close

神奇的101年, 才過了半年, 已經有好多值得記錄的事情發生.

而且都是跟大自然有關. 目前都是集中在5月~7月現在發生.

以下謹將當時相關新聞一一貼文記錄.

1) 睽違半世紀的日環食:

    罕見日環食!東莒最長4分31秒 沒看到再等四年--取自 2012年5月21日 08:56  NOWnews.com 今日新聞網

    今(21)天上午天空難得一見日偏蝕、日全蝕天文奇景,在台灣最南的太平島在日出後見到不到1小時的偏食復圓過程,

    其中連江縣莒光鄉是台灣離月影中心線最近的陸地,環食過程最久,長達4分鐘又31秒。

    氣象局指出,5月21日環食,在台灣時間上午4:56開始,在10點49分結束於北美洲南部,全部歷時5小時53分15秒,

    可見範圍包括亞洲東部、北太平洋及北美洲中西部。台灣各地則是在日出後到7點20分間,可以看到這次日食,

    在金門、馬祖及北臺灣的西北側等地,在6點11分左右能見到被月球遮掩成戒指般的環狀日面。

    日環食在台灣很罕見,相隔54年之後,台灣地區再度欣賞到宛如「上帝金戒指」的「日環食」天文奇景。

    但這次日食開始時正值日出,僅能看到大缺角的偏食形態,而在國境最南的太平島在日出後可以見到不足1個小時的偏食復圓過程,

    其中連江縣莒光鄉是台灣離月影中心線最近的陸地,環食過程最久,長達4分鐘又31秒。至於臺北距離中心線稍遠,所見環食過程有1分41秒。

    氣象局表示,大約在7點20分前後結束這次台灣的日食現象。但今年還會有一次日食將發生在11月23日,

    是日全食,能見地方為南太平洋區,台灣看不到,台灣下次能見的日食還要再等四年,是在2016年3月9日的日偏食。

2) 6月6日金星凌日, 錯過再等105年

     錯過再等105年!金星凌日6:11登場 北中南部看見機率高--資料取自 2012年6月5日 20:55  NOWnews.com 今日新聞網

     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金星凌日終於要在6日清晨登場了!中央氣象局預估,台灣各地降雨機率低,多數地區都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奇觀,

     中央氣象局也會從清晨6點11分起開始網路直播,沒有機會親眼看見的民眾,也別忘了上網欣賞這難得天文奇景,因為錯過這次,要等105年!

     金星凌日為很罕見的天文現象,每243年僅會發生4次,發生的年序間隔為 8年 → 105.5年 → 8年 → 121.5 年。

    上次的金星凌日是發生於2004年6月8日,當時適逢康森颱風在臺灣附近,因此那次的金星凌日在臺灣許多地方因天氣不佳而無法看到。

    何謂金星凌日?氣象局表示,金星凌日發生時,可見金星以黑色小圓形剪影的型態呈現在日面上,這次金星的視直徑約為57.8角秒,

    比日面小約32.7倍,因此在日面上的金星只是一個小圓點。相對於觀看日食,日面上的缺角用遮減光器具就可以明確的觀看。

    要看金星凌日時太陽面上的小圓點,則需利用望遠鏡放大日面才能得到較佳的視覺效果。

    看見金星凌日的機率高不高?中央氣象局說,台灣北部、中部、南部6日皆為晴時多雲的天氣,降雨機率低,看見機率很高,

    至於台東、花蓮和宜蘭多雲且有可能降雨,機率可能較小些。

    這場金星凌日將長達6小時36分26.3秒,從6月6日6時11分時起至12時48分,而9:31則是最近日心時刻,

    喜愛天文的民眾請千萬把握住今年這次機會,也可透過直播觀賞金星凌日過程。

    因為,下次金星凌日將發生在105年後的2117年12月11日,這也是大家這輩子僅能再看到的唯一一次。

3) 612無颱風卻豪雨成災,台北巿也多處積水。

   今年因為是農曆閏4月, 所以國曆6月份時, 時序尚未進入端午, 但不知道此時還算不算在梅雨季,

     台灣在沒有任何颱風警報的狀況下, 竟然接連2次豪大雨,皆使台灣從北到南很多地區積水坍方.

     這是在大家沒有心理準備及意料之外的事, 也因此損害也大. 以下是2則相關新聞貼文.

     612雨災檢討 北市公布9處易淹路段 提出改善方案--資料取自 20120618 中時電子報

    台北市六一二雨災、及上周六豪雨,造成台北市文山區等地點大淹水,北市府先前已經進行兩波懲處。

    最近又有颱風來襲,台北市工務局等單位,今天(十八號)再度召開檢討會議,並公布台北市九處容易淹水路段,

    並檢討淹水原因,列出短期、長期改善方案,其中淹水最嚴重的文山地區,

    因應這一波泰利颱風來襲,會先以抽水機具及沙包應急。(林麗玉報導)

    台北市工務局表示,台北市許多地區,短短五天之內,兩次因為豪大雨淹水,

    主要原因是在短時間強降雨,造成側溝宣洩不及,工務局也公布9處狀況較嚴重的淹水地區,

    包括文山區四處主要積淹水地點,在福興路巷道沿線,興德路巷道沿線、萬芳路與木柵路4段口、

    老泉街26巷沿線、辛亥隧道出口處(臺北往木柵方向),這個地區主要淹水原因,

    除了萬芳路因人為操作疏失,其餘地點分別是因為瞬間雨勢過大及大雨沖刷泥砂造成淤積。

    工務局副局長劉國銘說,已經陸續規劃短中長期因應,除了未來增加排水系統容量、調洪池,短期會先以抽水機具及沙包因應。

    至於這次信義區主要淹水地點有2處,包括永吉路、松隆路一帶及信義車行地下道,主要原因是瞬間雨勢過大、

    行道樹落葉和鄰近工區泥沙雜物,流入地下道覆蓋集水井格柵板造成排水不良。大安區主要淹水地點,包括辛亥路3段284巷

    、基隆路3段155巷等,主要是積水點都低於路面高程,瞬間雨勢過大導致雨水漫流至積水點。

     612豪雨災情 - 豪大雨成災 中南部紛傳封橋--資料取自 20120613大紀元時報

   【記者龍芳、簡惠敏、林秀文/台東、屏東、高雄連線報導】連日豪雨一直下不停,各地多處溪水暴漲成災,

     屏東已封了11座橋,而南橫利稻便橋被沖毀,台9線南迴公路南太麻里橋及知本聯外道路溫泉橋也封閉,

     公路局緊急啟用尚未驗收的利稻新橋。公路局呼籲遊覽車這兩天不要行駛南迴和南橫公路。

  **台東地區由於雨勢不斷,太麻里溪水持續暴漲,為維護人車安全,公路局進行封橋,預定13 日中午恢復通車。

      南迴線的學校昨日中午停班停課,金峰鄉及達仁鄉也於4 時停止上班上課。

      知本溪由於溪水湍急接近橋面,溫泉橋昨晚封閉,民眾進出必須繞防汛道路出入。

      當地居民表示,知本溪上游是屏東山地門,這兩日屏東豪雨,溪水沿南大武山沖刷而下,

      造成知本溪水暴漲。由於太麻里也封橋,南迴沒有觀光巴士進入,部分飯店員工臨時放假。

      業者建議未來能採交通管制代替封橋,以免影響觀光。

      南橫山區因大雨多處土石坍方,栗松附近道路中斷,預定13日中午搶通,南橫沿線菜農則冒雨搶收蔬菜運下山。

      台東往綠島和蘭嶼昨日的客輪全部取消,有8百多名遊客滯留綠島。

 **大雨一直下不停,屏東縣12日中午12時30分再預警性封閉里嶺大橋及新旗尾橋。

     屏東縣截至12日下午3時共有11座橋封閉,有台88線萬大大橋、 高美大橋、伊拉便橋、

     水門橋、縣道185線口社大橋、屏29線富邦大橋,內埔鄉瀧東瀧西橋、三民橋、萬巒鄉成德橋、里嶺大橋、新旗尾橋。

     原淹水嚴重的高樹鄉建興村大光二路及萬巒鄉泗溝村、屏東科技大學門口及麟洛鄉、長治鄉多處上午再傳淹水嚴重,

     麟洛鄉果菜市場台1線因淹水嚴重封閉。撤離鄉鎮有1,231人(安置418人、依親813人),

     包括來義鄉、三地門鄉等。而大武村約有50多人受困,人員安全無虞,道路中斷無法通行,存糧尚餘3天。

**受到西南氣流影響,高雄市連日來降下豪雨,因累積降雨量已達田寮區鄉道高138線崇德橋封橋警戒值,

    高市養工處為確保民眾安全,已於6月12日上午11時進行預警性封橋。

    另外,鳥松區高61鄉道大松橋(美庄路和成功路交叉口)因水位高漲暫時已於6月12日上午10時起進行預警性封橋,

    行經該路段請提前改道並注意安全。

4) 615花蓮4天共181震

     我平常就有看手機裡氣象局的APP資訊, 某一天早上起床, 看到有特報,

     一打開發現, 我記得是花蓮磯崎這個地方, 一整個晚上一直震個不停, 而且都是10公里內的淺層震.

    這種情形一連持續了好幾天. 以下是2則相關新聞.

    花蓮搖不停 最大震度6級-資料取自中央通訊社 20120617

   (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)花蓮最近地震頻繁,15日凌晨到上午連震了26次;

    今天凌晨到下午,又連震了12次,規模都未超過5,最大震度有6級。

    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地震報告,今天凌晨2時19分開始到下午5時17分,花蓮有12起地震,芮氏規模從3.1到4.5,

    震央都在花蓮縣政府南偏西32.6公里到37.9公里,都是深度不到10公里的淺層地震。

   地震測報中心說,今天花蓮的地震與15日的地震屬於相同序列。

   這12起地震中,下午5時1分的芮氏規模為4.7,但花蓮光復震度達到6級,也是震度最大的1個,不過,時間只有0.84秒。

   除了花蓮外,宜蘭、台東及彰化分別在其中2次地震中,也有2級到3級的震度。

   花蓮群發餘震 氣象局:免驚

  (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)花蓮今天凌晨到下午發生12起地震。

   中央氣象局長辛在勤說,這是屬於15日花蓮芮氏規模5.4地震後的群發性餘震,頻率已降低,民眾不用太擔心。

   辛在勤說,群發性餘震的特色是地震頻率高且很密集,但規模都不會太大,今天的12起地震規模都在3.1到4.5之間。

   辛在勤以15日凌晨發生在花蓮豐濱鄉規模5.4的地震為例,之後陸續發生20多起餘震。

  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統計,5小時內,餘震就有25起,今天同樣地區的地震,約15小時內12起,頻率已降低。

   辛在勤說,花蓮原本地震就比西部多,群發性餘震會讓民眾感到地震變多,而從釋放能量來看,

   連續發生多起小規模的地震,並非壞事,民眾不用太擔心。

   花蓮搖不停 4天181震--資料取自中央通訊社20120618

  (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8日電)花蓮15日凌晨發生芮氏規模5.4地震後,這幾天又發生多次連續性地震。

   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統計,4天花蓮地震共181次,其中有感地震82次。

   根據地震測報中心統計,15日5.4規模地震後,當天凌晨就有20多次有感餘震,

  17日下午又發生10多起有感餘震,今天整天也有13起有感地震。

   地震測報中心說,這些連續性地震是屬於群發性餘震,規模都不大,頻率也會愈來愈少,不必太擔心。

5)台北7月百年來最熱

      6月才經歷暴雨,7月就開始爆熱,先人的智慧,果然是珍貴,才過了端午,天氣就馬上爆熱起來.

     上週7月中的台北, 的確是可以用刺熱的來形容, 也就是當我們人站在太陽下, 會有刺熱的燒灼感.

     我印象中,大約有連著2天最高溫分別為38.3度及38.6度,日本則是己經出現39度的高溫了,

    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及忍受的熱. 當然, 在這當中也有很多人熱死或中暑的情況, 

     大家還是需要小心以對,不能輕忽.

     百年最熱! 台北7月均溫37.73℃--資料取自 20120717 壹新聞

     今年第七號颱風卡努已經往韓國方向前進,但後頭馬上又有新低壓發展,雖然暫時對台灣沒影響,

     不過水氣多的關係,這幾天午後熱對流都會下得很急促,要特別注意。

     至於高溫部分,氣象局統計上周台北最熱均溫已經打破百年新高,

     比以前多了兩度來到三十七點七三度,這種極端高溫,在暑假過完前都有機會出現。

     天氣日復一日都是這樣,依舊悶熱,午後降雨。因為今年第七號颱風卡努生成,路徑卻對台灣完全不影響。

     氣象局預報員 伍婉華:今年編號7號颱風卡努的位置,在台北東方海面980公里。

     過去它已經開始轉往西北方向移動,現在也持續往偏北方向,往韓國方向接近。

     七月是颱風季,真的不可能那麼平靜。看卡努的尾巴脫鉤了,自成一團低壓繼續擾動,

     仍舊可能發展。而氣象局回顧過去一周,也替北部感覺辛苦,因為高溫突破百年紀錄。

     氣象局長期課課長 賈新興:今年平均最高值是37.73℃,比過去平均值高了2℃。

     這已經破了台北氣象站百年來的新高紀錄。

     今年高壓弱,但南風強,所以南臺灣有海水調節溫度。北部可就苦了,連連極端高溫,

     氣象局已經將它列入災害天氣。雖然未來一周因為有水氣,極端高溫暫時打住,

     但對流都會很強,午後降雨加打雷閃電,照樣是惡劣天氣的一種,大家別輕忽。

  這幾天聽聞了日本跟我們一樣飽受暴雨及酷熱侵襲, 看來各地的極端氣候未曾歇息,

  還是老話一句, 大家要珍惜資源, 勵行減碳, 努力與大自然共存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香草橘子 的頭像
    香草橘子

    香草橘子優格

    香草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